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
雲端服務等級協議初探(1)
Service Level Agreement(簡稱SLA)一般翻譯成「服務等級協議」(或「服務層級協議」),不管如何翻譯,都代表服務提供者應與使用客戶之間,就服務品質、服務水準以及效能等方面訂定協議或契約。以保障客戶使用服務後的權利,也作為服務收費的客觀依據。
目前國外的IaaS服務業者針對所提供的雲端服務多半都會提供SLA,知名業者Amazon即針對EC2及S3分別定義了SLA,EC2的SLA(網址)保證為每年的Uptime百分比至少為99.95%,99.95%代表一年當中最多發生4.38小時的當機時間(Downtime),並且不包含因為正常維護所公告的停機時間在內。透過這樣的資訊,使用Amazon服務的客戶,可以瞭解使用Amazon EC2所需承擔的風險,以及最壞狀況,並自行評估是否轉而使用能提供更高保障,但收費相對較貴的其他IaaS服務。
Amazon針對S3所定義的SLA(網址)與EC2的SLA略有不同,S3的SLA為以月為統計周期,並提供每月Uptime百分比至少99.9%的保證,99.9%代表每月發生downtime的時間不超過43.2分鐘,此外Amazon目前還針對CloudFront提供SLA保證,但此外其他許多服務,則都還未提供SLA保證的資訊。
有些業者為了與Amazon區隔,也為了行銷目的,提供所謂的100.0%的SLA保障,其實沒有業者敢保證自己的IaaS服務都完全不會有downtime,但IaaS業者認為客戶重視的是系統可以多快回復正常,因此用客戶的角度思考,認為客戶要求的SLA應該是100%,但若發生downtime問題時,IaaS業者應該承諾補償,Rackspace的SLA(網址)就強調發生downtime問題時,將於1小時內找出問題,並針對每一小時Downtime減免5%費用,另一家業者GoGrid (網址)也強調100% uptime保障,並提供100倍Credit Back (GoGrid號稱10,000%的保障),賠償金額甚至可超過客戶所繳的費用。
國外IaaS業者除了公布SLA的資訊及承諾外,有些業者也進一步公開各項服務的即時監控資訊,以提供客戶了解當問題發生時,到底是IaaS業者的服務出問題,還是自己的應用系統出問題。Amazon針對AWS(Amazon Web Service)即公告即時的Service Health Dashboard (網址),用戶可從這個網站即時了解各個區域的服務是否正常,其他案例如Netsuite Status (網址)、CloudHarmony Benchmarks 提供的第三方監測服務 (網址)。
綜觀上述案例,IaaS業者的服務為雲端服務中最基層的服務,IaaS業者的服務等級就影響了SaaS業者的服務承諾,SaaS業者承諾的SLA一般都會比IaaS的SLA低,這裡包括了SaaS業者無法控管的IaaS服務Downtime,因此SaaS業者可能會把服務分散到多個IaaS業者,避免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,但這樣的架構也增加管理的複雜度,營運成本更著提高。
國內IaaS業者目前多尚未提出標準化的SLA,中華電信HiCloud號稱提供99.9%的保障(根據研討會的資料,但官網未公告SLA),業界間偶有hicloud發生downtime的傳聞,外商微軟的雲端服務也針對雲端服務、雲端儲存服務、雲端CDN等提供SLA(網址),對於國內的SaaS業者而言,現行國內IaaS服務在保障及承諾方面仍不夠完整,有些業者因此選擇把服務架構到海外的IaaS服務上,但須負擔較高的資料傳輸成本。
國內在推動雲端產業的同時,建議政府應該加強輔導IaaS業者推動SLA制定及服務能量的提升,才能確實幫助SaaS產業的發展,否則在先天不足(市場不大)、後天失調(IaaS服務不穩)的情況下,許多客戶對於雲端應用失去信心,將造成推動困難,政府的雲端計畫變成官方(公務雲)的獨腳戲,但實際上雲端產業卻難以發展與扶持、前景困難重重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