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談雲端服務的生態體系,不得不先從Amazon Web Service (AWS)的服務架構談起,許多人只知道AWS提供EC2、S3等主要的雲端服務,但其實AWS隨著業務的發展,已經推出許多與雲端服務運作及維持有關的周邊性服務,這些服務串起及支撐整個雲端服務的發展,或者說客戶的雲端服務須要架構在這許多服務之上,才能提供Scalable隨需成長、Sustainable可持續的運作,在Amazon的一份報告中,Amazon提到了以下這張圖足以表示AWS服務的發展概觀。
來源: "Architecting for the Cloud: Best Practices", Figure 1, January 2010, Amazon |
另一份簡報資料,則呈現了從用戶端的角度更具像的AWS服務架構,對於用戶端的服務而言,使用EC2及S3、EBS僅是基礎工程,若要發展更完整的服務,需要有雲端資料庫、搜尋引擎、訊息服務、內容服務等,此外還要考量認證服務、監控服務、作業自動化等等,如果整個服務都是在雲端上,其時要考量的項目很多。
來源: "Building Powerful Web Applications In The Cloud: A Love Story", 2011, Amazon |
「Lantana」為一家輔導客戶使用AWS的諮詢顧問公司,提出了以下的輔導流程,來幫助AWS用戶精打細算,以盡可能低的成本來發展出符合自己效能需求的最適雲端架構。
來源: "AWS Managed Services: Manage AWS Cloud Smarter Way", 2012, Lantana |
AWS雲端發展規模日漸龐大,除了AWS自己所發展的服務規模外,在其周邊也有很多業者提供諮詢服務、監控服務或加值服務,在AWS Marketplace中就提供非常多的應用系統,客戶可以搜尋可在AWS上運行的應用系統,這些應用系統都已經針對搭配AWS運作而進行設定的最佳化,可以很方便快速的放到AWS提供運用,AWS快速發展成龐大的生態體系,不僅擁有龐大的客戶社群、更有龐大的系統開發商圍繞在AWS周圍成為體系的一部份,在AWS的架構下,靠AWS的資源,作AWS客戶社群的生意。
Amazon也很清楚雲端服務的發展,雲端服務能否成功,關鍵並不在於提供那一類型的網路服務,而是如何建構出客戶需要且完整的生態體系,在這樣的發展概念下,與客戶、開發社群共同形成生態體系並且共同成長,才是Amazon能夠長遠發展的基礎。Amazon AWS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其他正在發展雲端服務業務的業者參考,包括Apple、Google、SalesForce等雲端代表性廠商,其實都發展出自己的生態系統,包含雲端應用、載具、用戶社群、軟體開發商社群、內容社群、通路體系、應用市集等,甚至可能包含競爭者。生態系統愈龐大或欲活躍,則生態系統的建全度及黏著度愈高,欲不易被其他競爭者取代。
台灣產業過去以製造業為主要強項,對於高科技製造業供應鏈的模式比較熟悉,台灣的中小企業廠商努力要成為國際知名產品的供應鏈一環,就是希望能獲得供應鏈體系價值外溢的效果,但在軟體應用部份,這樣的供應鏈體系比較不明顯,例如台灣趨勢科技TrendMicro雖然具備國際品牌價值,但並沒有因此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,形成在資訊安全產業的產業人才或技術優勢,此外部份電腦硬體製造大廠,雖有龐大市場為後盾,但也缺乏結合軟體應用的戰略及創新作為,仍舊把硬體銷售當作主要的獲利來源,軟體只是附加價值,這樣的發展不易培植出更有價值的生態體系,更不用說用戶社群、開發商社群、應用市集等。因此,如果台灣要發展出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雲端服務產業,以目前政府的輔導模式,仍是非常困難。
以台灣市場的規模要發展出具備規模經濟的生態體系也有困難,對於台灣的廠商而言,台灣市場雖小,但相對比較熟悉且不做可惜,這時候,如何整合,如何提高雲端服務在市場的滲透率等,都是政府及產業需要共同思考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